4日晚10時許,廣東省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校人和校區內,部分學生因不滿飯堂價格貴等原因,在宿舍以扔垃圾、起哄等形式抗議。5日,校方回應稱,已就學生訴求調低飯堂價格,而事件系部分被開除學生煽動,已向警方彙報情況。(11月6日《新快報》)
  對於學生上演的這一齣武打劇,校方有一肚子委屈,認為自己沒有過錯,責任全在學生,在那些“煽動鬧事者”身上。但兩個細節很值得玩味:一個是“已就學生訴求調低飯堂價格”,另一個是記者提出購買商品時校方一口回絕。換言之,學生不鬧不會下調,記者不買依舊大賣。如此心裡發虛,恰反證學生所言不虛。一切搪塞不過是慣玩的伎倆,推責的矯情。
  食堂是否承包他人姑且不論,學校有沒有從中牟利與食堂由誰經營並無多大關係,反正是市場經營行為。既是經營行為,誰都不能游離於市場規則之外。因而,商品價格的高低、服務質量好壞,就不能由經營者說了算,更不是校長說了算,唯一的發言人是市場客體——學生。“封閉管理”重在“管理”學生的學習生活,而不是時刻瞅著學生的口袋。“什麼都比校外貴”,標低價賣高價,“封閉管理”脫離了市場,成了“霸王管理”,學生就成了被逼消費的學校“提款機”。不承認,不允許說破,還真是把學校當成了自家的“獨立之王國”。
  有一點必須肯定,就是通過“武力”解決訴求大錯,圍毆校長更是大錯特錯。是非曲折,當有法律公斷。但反向思考,果真是被開除學生“煽動鬧事”,那他們還真有一絲“孤膽英雄”的意味:不僅撕開了學校管理這襲華美的袍子,讓外界得以看清裡面的真容,也喚醒了學生沉睡的維權意識。而從維權意識角度說,事件引信由“配角”點燃,而不是“主角”的在校生,更讓人五味雜陳。權益被侵犯時的“集體無意識”,甘做“沉默的大多數”,這是學生的悲哀,但學校、教育更該吃藥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學校上演全武行,屢有曝出,絕非個案。比如去年9月發生在河南柘城縣第二高級中學的學生打砸食堂事件,也是因為“封閉管理”,也是因為飯菜不可口,價格“貴死了”。這至少說明瞭三個問題:其一,學生法治意識欠缺亟需補課;其二,市場監管還有漏洞有盲區;其三,再次映證一個道理:監管市場,道德自律不可信。而隨著中學、大學的盲目擴張乃至航母化,此類問題更容易多發、高發,值得警惕。
  對於學校食堂,不管經營模式如何,只要壟斷存在,學生就存在挨宰的風險。根本的辦法,還得依靠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,徹底打破校園經營壟斷行為。而事件中暴露出的諸如學校開放、透明、民主氛圍的寡淡;學生權益訴求渠道和出口的淤塞;以及如何釐清監管權責等等,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容小視的現實問題。
  文/晴川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砸食堂群毆校長”誰該吃藥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z99xzow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